合作客戶/
拜耳公司 |
同濟大學 |
聯合大學 |
美國保潔 |
美國強生 |
瑞士羅氏 |
相關新聞Info
-
> ?化學驅:油藏防竄劑用量和濃度多少為好?
> 超微量天平測定粗鉍中金、銀含量,精密度高、準確度好
> 棕櫚酸酯淀粉糊液理化性質及替代洗衣粉配方中的LAS去污系數研究(一)
> 溫度對延展型表面活性劑界面張力的影響規律
> 高溫高壓潤濕性及界面張力儀功能、使用范圍及應用
> 肥皂水、蒸餾水、純水的表面張力是多少,水的表面張力系數
> ?液層模型:微重力條件下界面張力梯度驅動對流基本流動規律【研究成果】
> 芬蘭Kibron表面張力測試儀跟蹤氯乙烯懸浮聚合中的表面張力變化情況
> 各向異性表面張力條件下定向凝固共晶生長形態穩定性(下)
> 誘導期測定法研究NaCl的添加對碳酸鋰固-液界面張力等成核動力學參數影響——實驗部分
推薦新聞Info
-
> 超支化聚合物h-PAMAM水溶液表面張力、動態界面張力及破乳性能測定
> 0.01mg是什么精度的天平?超微量天平的稱重范圍
> 聚丙烯酸酯反相破乳劑添加后曹妃甸油田含油污水界面張力的變化
> 助劑對乙基多殺菌素藥液在杧果葉片潤濕鋪展行為、表面張力的影響——討論
> 助劑對乙基多殺菌素藥液在杧果葉片潤濕鋪展行為、表面張力的影響——結果與分析
> 助劑對乙基多殺菌素藥液在杧果葉片潤濕鋪展行為、表面張力的影響——摘要、材料與方法
> 陽-非離子復合表面活性劑體系表面張力測定及基礎性能評價(三)
> 陽-非離子復合表面活性劑體系表面張力測定及基礎性能評價(二)
> 陽-非離子復合表面活性劑體系表面張力測定及基礎性能評價(一)
> 不同PQAI溶液靜態/動態表面張力變化及對脈動熱管性能影響(三)
超支化聚合物h-PAMAM水溶液表面張力、動態界面張力及破乳性能測定
來源:工業水處理 瀏覽 13 次 發布時間:2025-04-29
摘要
以1,3-丙二胺為核,采用“一鍋法”合成了以丙烯酸甲酯和乙二胺為骨架的超支化聚合物(h-PAMAM)。首先將30 mL甲醇加入到三口燒瓶中,向其中加入1,3-丙二胺(0.1 mol),邊攪拌邊滴加丙烯酸甲酯(0.4 mol),隨后混合物在25℃下繼續攪拌反應24 h。然后依次將乙二胺(0.28 mol)和丙烯酸甲酯(0.24 mol)滴加入燒瓶中,繼續反應24 h。最后,在真空狀態下采用程序升溫:60℃反應1 h,80℃反應1 h,100℃反應2 h,120℃反應2 h,140℃反應2 h,最終得到淺綠色、高黏度的樣品。采用FT-IR和1H NMR對聚合物的結構進行了表征,并測試了h-PAMAM在不同濃度和不同溫度條件下對柴油乳液的破乳性能,采用表面張力儀和界面張力儀分析了其降低界面張力的能力以及采用顯微觀察探討了其在油水界面上的作用機理。研究結果表明,在h-PAMAM質量濃度為50 mg/L,破乳溫度為60℃,破乳時間為90 min時,破乳效率均能達到80%,且油水界面整齊,破乳后乳液水相透光率為84.1%。該破乳劑具有高效、低用量的特點,在水包油乳液的破乳中有著很大的應用潛力。
在原油的開采過程中常常伴隨著水包油(O/W)或油包水(W/O)乳液的產生,由于膠質和瀝青質等天然表面活性物質的存在,使得這些乳液非常穩定〔1〕。原油形成乳狀液不僅降低其運輸效率,而且增加后續處理的成本〔2〕,因此通過破乳實現油水分離是石油工程中的一個必要過程,目前,有多種破乳方法,如離心破乳、微波破乳〔3〕、膜分離〔4〕、絮凝〔5〕、化學破乳〔6〕、生物技術〔7〕等。與其他破乳方法相比,化學破乳法是更方便有效的方法。
超支化分子具有特殊的三維拓撲結構,而且豐富的活性端基使得其易于改性得到新的功能材料。Jun WANG等〔8〕以十二胺和丙烯酸甲酯為原料合成了一種“掃帚型分子”,當破乳劑投加量為20 mg/L,在50℃下,破乳2 h的脫水率為73.09%。張科良等〔9〕用聚醚的單馬來酸酯對自制的超支化聚酯進行封端改性得到一種新型的超支化聚酯型破乳劑,該破乳劑投加量為80 mg/L,在70℃對大慶油田原油破乳60 min的脫水率為76.58%。以上報道中制備的超支化聚合物存在破乳效果不佳或破乳劑用量較大等缺點。Zhongwei LI等〔10〕合成了一種新型的以1,1,2,2-四(4-羥苯基)乙烷為中心的支鏈聚醚,結果表明,聚環氧丙烷/聚環氧乙烷(PPO/PEO)比越高,W/O乳液的破乳能力越強。在65℃的低黏度原油乳液中使用50 mg/L的破乳劑60 min時,脫水率可達90%以上,但是這種破乳劑的合成方法繁瑣。
本研究利用“一鍋法”合成了以丙烯酸甲酯和乙二胺為骨架的超支化聚合物(h-PAMAM),相對于分步法,“一鍋法”合成超支化分子避免了繁瑣的步驟,節省了大量的時間,而且合成的h-PAMAM與油溶性工業破乳劑FQ-G1、陰離子型破乳劑PE2040和非離子型破乳劑ZW-007相比較,其破乳效率更快更高,且在90 min時脫油率為84.1%;這主要得益于超支化結構的特殊骨架結構。h-PAMAM具有大量的以胺基為端基的親水基團,破裂速率常數高,能夠使破乳劑分子快速到達并吸附到油水界面,加之其獨有的超支化結構,使其具有很高的界面活性,可有效地替代表面活性劑物質,達到高效破乳的目的。破乳劑多點吸附在油水界面,降低界面張力,快速取代油水界面上的表面活性物質,破壞油水界面的穩定性,并導致油滴快速聚集從而達到快速破乳的效果。相對于其他類型的破乳劑,具有用量少、破乳效率高等優點。
1實驗部分
1.1試劑及儀器
試劑:丙烯酸甲酯(MA,98%)、1,3-丙二胺(PDA,98%)、乙二胺(EDA,98%),上海麥克林生化科技有限公司;甲醇(99.5%),太倉滬試試劑有限公司,以上試劑均為分析純。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山梨醇酐單油酸酯(Span-80)和聚氧乙烯山梨醇酐單油酸酯(Tween-80),青島優索化學科技有限公司。蒸餾水為實驗室自制。柴油(0#,25℃密度為0.83 g/cm3,25℃黏度為5.41 mPa·s)購買自中石油加油站。
儀器:DF-101S型集熱式恒溫加熱磁力攪拌器,鞏義市予華儀器有限公司;Nicolet 6700型傅里葉紅外光譜儀,美國尼高力儀器公司;BP124S型電子分析天平,賽多利斯科學儀器(北京)有限公司;SP 2100分光光度計,上海光譜儀器有限公司;表面張力儀,芬蘭Kibron公司。
1.2 h-PAMAM的制備
以1,3-丙二胺為反應中心核,丙烯酸甲酯和乙二胺為支鏈,通過“一鍋法”合成h-PAMAM。具體的反應過程可以分為以下幾步,首先將30 mL甲醇加入到三口燒瓶中,向其中加入1,3-丙二胺(0.1 mol),邊攪拌邊滴加丙烯酸甲酯(0.4 mol),隨后混合物在25℃下繼續攪拌反應24 h。然后依次將乙二胺(0.28 mol)和丙烯酸甲酯(0.24 mol)滴加入燒瓶中,繼續反應24 h。最后,在真空狀態下采用程序升溫:60℃反應1 h,80℃反應1 h,100℃反應2 h,120℃反應2 h,140℃反應2 h。最終得到淺綠色、高黏度的樣品。合成路線如圖1所示。
圖1 h-PAMAM的反應示意
1.3柴油乳液的制備
將50 g柴油、0.09 g Span-80、0.91 g Tween-80、450 g水依次加入到攪拌杯中,混合物用均質機在11 000 r/min下攪拌20 min。所制備的水包油乳液含10%柴油,室溫條件下非常穩定,長時間放置不會出現分層現象。
1.4破乳性能測試
將一定濃度的h-PAMAM水溶液(1 mL)和柴油乳液(19 mL)加到實驗瓶中,劇烈搖動200次(2 min內完成)。然后將玻璃瓶放置于一定溫度的恒溫水浴鍋中進行破乳。用可見光分光光度計測量不同破乳時間下水相的透光率,采用蒸餾水作為參比。
2結果與討論
2.1 h-PAMAM水溶液的表面張力
采用掛片法測量不同濃度h-PAMAM水溶液的表面張力(鉑片尺寸19.9 mm×10 mm×0.2 mm;精度0.01 mN/m)。不同濃度的h-PAMAM水溶液在室溫下的表面張力如圖2所示,由凝膠滲透色譜法(GPC)測得h-PAMAM的平均分子質量為8 351 g/mol,并通過其計算了相關的熱力學參數。
圖2不同質量濃度h-PAMAM的動力學界面張力
由圖2可知,純水的表面張力為72.01 mN/m,當h-PAMAM濃度增加時,表面張力快速降低。當到達圖中兩條直線的交點時,此時的h-PAMAM濃度即為臨界膠束濃度(CMC),數值為1.4×10-5 mol/L,對應于h-PAMAM在表面吸附層中達到飽和的濃度,并由此得到其表面張力降低的能力(πCMC)為19.04 mN/m。隨著h-PAMAM濃度的升高,h-PAMAM分子聚集形成膠束,表面張力的下降趨于平緩。而膠束自由能(ΔG mic=-27.69 kJ/mol)大于吸附自由能(ΔG ads=-31.50 kJ/mol),這表明h-PAMAM分子相對于膠束化更傾向于在界面處吸附,這有益于破乳。
2.2 h-PAMAM在油水界面的動態界面張力
為了研究破乳機理,測量了不同濃度h-PAMAM水溶液與柴油油-水界面的動態界面張力。在數字張力計上使用懸滴法測量不同濃度h-PAMAM水溶液在柴油中油水界面的動態界面張力,并與未添加h-PAMAM水溶液的動態界面張力進行了比較。所有的界面張力都在25℃和常壓下測得,結果如圖3所示。
圖3不同濃度h-PAMAM作用下油水動態界面張力的變化
由圖3可知,h-PAMAM能夠很好地降低油-水界面張力,并且h-PAMAM濃度越大,界面張力下降得越多,這歸功于h-PAMAM分子中同時存在大量親水端氨基和豐富酰胺基的超支化結構,使得這些分子能夠吸附在油-水界面上替代原來的界面活性物質并進行重排,降低油水界面膜強度,由于界面的不穩定,使界面膜破裂,h-PAMAM從而能達到破乳的目的。
2.3破乳過程的顯微照片及機理分析
顯微鏡下觀察的柴油乳液動態破乳過程如圖4所示。h-PAMAM投加量為50 mg/L,破乳溫度為60℃。
圖4顯微鏡下觀察的柴油乳液動態破乳過程
由圖4可知,兩個油滴沿著箭頭的方向相互靠近時,使得油水界面膜破裂,最終兩個液滴聚結成為一個液滴。油滴通過聚結周圍的小油滴增大〔圖4(b)〕。
目前,破乳機理還沒有統一的理論,h-PAMAM可能的破乳機理如圖5所示。
圖5 h-PAMAM可能的破乳機理
由圖5可知,加入h-PAMAM后,h-PAMAM分子迅速到達油水界面并取代界面原有的界面活性物質,形成新的界面膜,降低了界面張力,最終使油滴聚集到一起。然后在重力的作用下,油滴向上移動到油相,從而發生油水分離。
3結論
以1,3-丙二胺為反應核,丙烯酸甲酯和乙二胺為支鏈,通過“一鍋法”合成h-PAMAM。h-PAMAM能顯著地降低水的表面張力和界面張力。在不同濃度、溫度和時間的條件下進行破乳測試,h-PAMAM對柴油乳液有良好的破乳性能,能較快地實現油水分離,當破乳溫度為60℃,h-PAMAM質量濃度為50 mg/L以上時,破乳效率均能達到80%,且油水界面整齊。該方法條件下h-PAMAM破乳效果較好,而且合成方法簡單,操作簡便易行,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